峡谷春茶
快速导航
新闻资讯 茶与文化 茶史探源 茶人茶事 茶俗茶道 茶叶知识 茶叶技术 茶业百科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联系我们
婺源县峡谷春茶厂
地 址: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西源村
电 话:0793-7335858
手 机:18970328928
 
峡谷春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详细信息

婺源茶文化历史

【作者/来自】网站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3/11/17 【点击次数】4316

婺源峡谷春茶网;2013.11.14

作者; 王艳

    婺源茶文化发展概述
    婺源茶文化形成的背景

    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但是茶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由于婺源县当地的地理气候、自然条件、历史遗存等不同,从而造就了独具特色的,符合其自身需要的茶文化习俗。 婺源县地处皖、浙、赣三省的结合部,县内群山环绕,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其地理环境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山地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3%。县境主要有鄣公山、五龙山、高胡山、石耳山、大鳙山等山峦,山脉起源于中国三大山脉之一的南干山脉分支。 婺源县地处亚热带,属于东南季风温暖湿润气候,一年四季,季节特征明显。县境内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生物和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县内生态系统和自然风光巧妙的融合,处处群山连绵,绿树参天,碧水荡漾,明清故居掩映在山间绿海中,自古就有“水贴荷钱,买得湖光百十顷;山垂木笔,描成春色万千分”的美称。

    婺源茶文化的历史

    “婺源绿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是对婺源茶叶历史的高度概况。悠久的种茶历史 婺源群山皆产茶,早在唐代以前县境内人们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茶叶生产。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记载:“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歙州,唐代行政区,唐代前 称为新都郡、新安郡。宋徽宗后改为徽州,包括歙县、黟县、休宁、屯溪等一府八县,婺源归属其中。唐太宗十年,朝廷膳夫杨华撰 《膳夫经手录》中记载:“婺源方茶,置制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燕、并间,人皆尚之,……”。南唐都置制使刘津撰 《婺源诸县都置制新城记》中,称“婺源茶货实多”。当时的婺源已是著名的茶区,享有“绿丛遍山野、户户飘茶香”的盛称。 宋朝,婺源产制的茶叶已出类拔萃,被誉为全国六大绝品茶之一。《宋史·食货志》中有记载:“毗陵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 双井,皆绝品也。”明清时期是上思婺源茶叶产销最旺的时期,随着明代团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婺源绿茶开始崭露头角。明末清初,婺源四大名茶—— —溪头梨园茶、砚山桂花树底茶、大畈灵山茶和济溪上坦源茶均为贡品,一时名扬天下。鼎盛时期,婺绿曾有年产量5万担、制成箱茶10万箱的辉煌记录。至清乾隆间,婺源茶叶被列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开始精制外销,获得国际茶界赞誉。清代中叶,是婺源绿茶外销盛期,茶叶产量较高。光绪年间,茶商俞杰然所制的“珠兰窨花茶”曾获南洋劝业会金奖。茶商俞仰清制的“珠兰龙井”获得美国赛会奖。1915年, 婺源“协和昌”珠兰精茶荣获国际“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美国《茶与咖啡贸易》杂志主编威廉·乌克斯在其所著的《茶叶全书》中赞道:“婺源茶不独为路庄绿茶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中品质之最优者”。
    据民国史料记载:“在昔茶叶繁荣时期,每年产茶约五万担。清朝末年至民国期间,因洋茶生产日多,华茶不能直接运销,而由洋商购去掺以洋茶,以伪乱真,使华茶声誉不振,婺源绿茶生产由此而逐渐衰落。婺源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来源;中国百科、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68.4K
关闭

向上
版权所有:婺源县峡谷春茶厂 备案号:赣ICP备14009322号-2
地址: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西源村 /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新街[峡谷春茶专卖店
手机:18970328928 电话:0793-733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