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杯里的世界史
婺源峡谷春茶网;2018.12.06
作者/李灏
茶、瓷、丝是中国对世界物质文明最卓越的三大贡献,但是假如我们沉浸在故纸堆中,沉浸在古人用精美瓷器附庸风雅,吟风弄月的故事之中,那么就不懂得历史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动力作用。我们不禁要问,一片小小的茶叶竟有如此能量将世界搅动得天翻地覆。
那位对历史动力有着深刻洞见的布罗代尔认定:“任何文明都需要奢侈的食品和一系列带刺激的'兴奋剂’。”基辛格曾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茶叶当之无愧地成为“漫长19世纪”的战略性物资。
英伦时尚
1662年5月13日,14艘英国军舰驶入朴次茅斯海港。船上最尊贵的乘客、葡萄牙国王胡安四世的女儿凯瑟琳o布拉甘扎下船后,给她的未婚夫查理二世写了一封信,宣布她即将到达伦敦。那天晚上,伦敦所有的钟都敲响了,许多房子的门外燃起了篝火……英国人对皇室的兴趣,确实历史悠久。这个故事的记述者最乐意表达的八卦细节是:那晚,查理二世却在他的情妇、已经身怀六甲的卡斯尔o梅因夫人的家中吃晚餐。她家门外没有篝火。
据说,查理二世是在一大笔嫁妆的诱惑下缔结这场婚姻的。葡萄牙国王承诺给他50万英镑,他不顾一切地要得到这笔钱,以偿还他从英联邦政府那里继承的债务以及他自己欠下的新债务。6天后,他赶到朴次茅斯港,和凯瑟琳举行婚礼时,生气得差点要取消这个婚姻:凯瑟琳只带来葡萄牙承诺的嫁妆的一半,而且,即使这一半的嫁妆也不是现钱,而是食糖、香料和其他一些准备在船队抵达英国后出卖的物品……
凯瑟琳的物品里,还包括一箱子茶叶。她是一个有饮茶嗜好的人。
这是英国茶业专家罗伊·莫克塞姆在其所著《茶--嗜好、开拓与帝国》一书开头描写的关于茶的一段神奇。在英国贵族看来,茶是一种有异国情调的饮品,是传说中的“仙草”。凯瑟琳为英国上流社会带来一种新的风尚,这一风尚流行了四百多年。不幸的是,查理二世一生情妇无数,茶并没有赢得查理二世的心,54岁那年,凯瑟琳孤独地离开了英伦回到故乡。茶成为英国人唯一记住这位王后的理由。
一种又苦又涩的叶子漂洋过海到万里之遥的英伦小岛最终成为一个民族钟爱的饮料真是不可思议。真是高贵的凯瑟琳公主将饮茶之风带入了英国上流社会。在他们看来,喝茶是一种情调,不是因为茶有包治百病的药用,而是因为喝茶是一种附庸风雅的文化消费。
茶进入英国后,其功能逐渐有了治病、消遣和充饥。几乎同在16世纪,咖啡、巧克力和茶同时进入英国,英国人用牛奶和糖改变了三种异域饮料中的苦味,适应了英国人的口味。在茶中,英国人可创造性地、随心所欲地加入胡椒、鸡蛋、牛奶和糖等,佐之以面包和黄油,茶的消费阶层也由此从上流社会进入了下层百姓中去,这种曾经苦涩的、来自遥远国度的、昂贵的树叶让这个国家为止癫狂,让英国至今成为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至18世纪,英国上至贵族皇室,下至乞丐仆人,都将喝茶作为一天的必修课。200多年前,英国贵族曾习惯于早晚两顿正餐,两餐之间的午后时光,总是饥肠辘辘,一位叫贝德芙公爵夫人发明了下午茶--几篇面包加奶油果酱配上一壶热腾腾的中国茶,用上好的瓷器与朋友共度午后时光成为贵族圈的时尚。这是一种真正意义的消遣,它颠倒了一个个人热食冷饮的结构。在户外流觞曲水中怡然自得,意味着高雅和情趣。就连英国工人阶级将喝下午茶视为风尚,哪怕工作再忙,也要也得歇一下,喝口“工休茶”。1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将喝加了茶叶的热水视为文明进步的标志。人类学家艾伦·麦克法认为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于茶叶有着莫大关系。8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工业革命导致城市人口膨胀,居住拥挤,容易传播疾病,喝用沸水煮泡过的茶,杀死了细菌,从而改善了英国工人阶级的健康状况,并大大减少了酗酒行为,英国社会道德风尚焕然一新,茶在工业革命时代“飞入寻常百姓家”。据弗里德里克·莫顿·伊登(Frederic Morton Eden)在一本名为《穷人的状况》(The State of the Poor)的书中的调查显示,一个典型的体力劳动者和他的家人每星期要购买2盎司茶叶,再加上购买用于加入茶中的食糖,这两项费用占了其家庭收入的5%-10%。到了18世纪末,对于整个英国人民--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来说,茶叶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香草征服了大不列颠国民的味蕾,成为一种时尚。英国人对味蕾的执着追求使他们开疆拓土,用贸易、殖民、战争等手段打通了世界近代史的任督二脉。
百年前的“英国梦”
一片小小的茶叶,指向的是英国殖民贸易史的深层结构。英国殖民者深谋远虑地看到,英国高度依赖中国的茶叶,中国掌握着英国的“命根子”势必受制于人,在东印度公司丧失了进口中国茶叶的垄断权后,英国加快了从中国掠夺茶树资源的进程。1834年,英国成立了茶叶委员会,全面负责调查从中国引进茶树和种子的可能性。1836年,茶叶委员会头目戈登在广州找到了愿意前往印度的茶工。此时,他送往加尔各答的茶种已经发芽,并被送往印度各地观察。不幸的是,两万棵茶苗被当地的牛啃地精光,只剩下了55棵。正当他们伤心欲绝的时候,发现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以南的地方,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有着成片的茶树,是种植中国茶理想的地方。在这个叫阿萨姆的地方,英国人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培植出了茶树,将种出的茶叶出售后,利润颇丰,英国资本家望风而动。英国殖民者又在靠近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叫大吉岭的地方种植了大量茶树。
由于戈登带回的茶树质量不高,为了进一步窃取茶树的秘密,东印度公司决定派遣拥有植物学知识和中国经验的罗伯特·福琼前往中国。福琼乔装打扮成中国人,深入武夷山区,在多个产茶区偷窃茶和制茶技术。他的中国之行,除了带回了2000棵茶树小苗,1。7万粒种子和8位中国茶工外,还有一个重大发现:以往西方以为红茶和绿茶产自不同的茶树,但福琼发现,两者出自同一茶树,只不过制茶工艺不同而已。在打听到武夷红茶的发酵制茶技术后,他相信带回的制茶专家和他偷来的制茶技术能教给印度人。1851年,福琼将茶工和茶树带回了加尔各答,并最终落户阿萨姆和大吉岭。莫克塞姆对此,以一个殖民主义者的口吻写道:大英帝国的一个梦想终于实现了。茶叶的故事在此有了惊人的转折,中国的国运也因此而改变。大英帝国实现了在印度种茶的梦想时,印度及斯里兰卡制茶业如火如荼。印度茶与中国茶相比,印度茶的一大优势就是前者需35%的进口税,而后者则是免税的,此后印度茶数量超过了中国茶的数量。中国茶业因此深度衰退,茶叶丧失了最为大宗贸易商品的地位。
这一幕似乎也在世界其他地区上演。橡胶原本产于巴西塔帕若斯河左岸的波姆附近地区,1910年,当巴西玛瑙斯人依旧沉醉在橡胶价格居高不下的满足中时,英国人已把橡胶种子偷偷带到马来西亚并成功引种。从此,物美价廉的东南亚橡胶打破了巴西橡胶的垄断地位,这给巴西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在此,我们看到了英国和大英帝国的区别。大英帝国及其代理人是赤裸裸的盈利及其,丝毫没有罗马帝国对文明荣耀的追求,它以赤裸裸的商业利益为目的,以狭隘的盎格鲁-撒克逊为动力,除了利益就只剩下亚当·私密说的同情与怜悯。
茶叶战争
《在现代世界的诞生》一书中,作者认为茶叶成就了中国也毁了中国。茶成为一种普遍的饮品后,吸引了大批西洋商队的到来,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繁荣兴盛,同时也带动了大批中国人出国。因此可以说,茶给中国的文化和财富增长都作出了巨大贡献。茶叶也毁了中国三次。第一次是蒙元的兴起。在蒙古高原这些缺茶的地方,牛羊肉和乳制品给少数民族提供了基本的热量,但维生素的摄取始终是个难题。当茶叶传入蒙古民族后,维生素的摄取强健了这个民族的躯体,使他们的铁蹄横扫中原和欧洲,让中世纪的欧洲人听到“上帝之鞭”便闻风丧胆。第三次是贸易转移。自从英国在印度成功种植出茶叶以后,英国不再需要中国的茶,这对中国东部、南部的经济是一个沉重打击,这构成了满清帝国灭亡的背景之一。
茶是鸦片战争后的隐秘线索。
从十七世纪开始,英国人嗜茶如命。经过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英国人不分男女老少,地不分天南地北,每人年均需要一磅以上的茶叶。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的销量从最初不到5万磅迅速增加到2000万磅。在中英贸易结构中,英国向中国输出的无非是白银、胡椒和棉花等,而中国则向英国出口瓷器、茶叶和丝绸。中英贸易的天平一度向中国倾斜,英国人为此付出了巨额的白银,不得不殚精竭虑地从美洲弄来白银,为了平衡贸易逆差,英国人向中国输出鸦片。这种做法不仅让英国人买到了想要的茶叶,而且鸦片贸易利润数倍于茶叶,让英国商人赚得盆满钵满。在19世纪第一个10年,英国向中国出口983吨白银;而在19世纪们年代,中国反而向英国出口了366吨白银。虽然大清帝国仍在做着“我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本不需外夷货物”的天朝上国的迷梦,沉闷的铁屋子依然严实,中国还是通过茶叶、鸦片和白银参与了世界历史进程。
为了筹到购买茶叶的银子,英国人无耻地向中国输入鸦片。面对鸦片对中国人肌体的毒害和中国国家财政基准货币的白银外流“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庙堂上发出了“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振聋发聩的声音,句句戳道光帝的心窝子。面对中英之间的力量对比,大清朝朝野上下做出了“有利于我”的判断。清代统治者一直延续着“以茶制夷”的治国思维。
在中国古代,盐铁、马匹都是“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和关键领域”:自汉以降,盐铁专营乃是历代政府之共识,而自宋以降,在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中,政权对马匹有着饥渴的需求,马匹又只能从西北的马市贸易中得来,而政府担心贸易导致货币流失。王安石曾以“保马”法鼓励内地民众养马,但此法失败后,方才发明了“以茶易马”的办法,茶叶在此不仅是充当货币的一般等价物,更是中央政府控制边疆少数民族的战略物资,“以茶驭番”,使之受制于中国,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政治治理的伟大智慧。大清朝仍然延续着这样的思维,认为像英国人这样的蛮夷与其他少数民族没什么两样。清代历史学家赵翼曾说:“茶叶、大黄……天若生此二物为我朝控驭外夷之具也。”他们迂腐地认为,英夷好吃牛羊肉,如果不进食茶叶与大黄,必然无法排泄,这样就被活活憋死。道光帝以为用茶叶贸易制裁就点住了英国人的死穴。林则徐在向道光帝主张准备向英国开展的折子里,力陈天朝掌握着了英国命根子的观点,中国必胜。可是不巧的是,这次曾让历代王朝“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利器并没奏效,反倒是让爱新觉罗氏子孙遭割地赔款的“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奇耻大辱。中国的国运也因茶而改变。
在世界大洋彼岸,英国人在另一场“茶叶战争中”丢失了殖民据点,而茶叶又同时充当了世界史上的一个伟大民主国家的助产士。
当大英帝国茶叶走遍全球的时候,大英帝国的霸权也进入了倒计时。18世纪中叶,英法两国为争夺霸权大打出手,打了一场“七年战争”,导致英国国库亏空。为转嫁战争成本,英国向殖民地人民挤榨油水。1773年出台了《茶叶法》,授予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茶叶贸易权,大量倾销滞销的茶叶。原本英国议会意味《茶叶法》能让北美人喝上廉价茶,还能增强东印度公司的竞争力,是一项惠民政策。结果不料遭到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抵制。因为,东印度公司前来搅局会打破北美业已建立起来的走私茶产业链,动了走私茶“利益集团”的奶酪。因此,北美殖民地人民拿东印度公司的茶做祭旗,以“我反对”的策略抵制英国货物,茶叶一下子成为北美人民的全民公敌。
1773年秋天,就在殖民地的抗议潮中,7艘东印度公司的大船绕过大半个地球,驶进了美洲海域,分别开往纽约、费城、查尔斯敦,以及波士顿。一艘名为“达特默斯”号到达波士顿后,在抵制者的要求下,无法卸货。之后又来了两艘载满茶叶的商船。12月16日这一天,一个“茶叶党”头目塞缪尔·亚当斯看中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带上百余名“自家兄弟”,坦肩露背,披头散发,化装成印第安人溜上了三艘船,撬开箱子,将价值18000英镑的342箱倒入了大海,这便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触发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
一片小小的茶叶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世界版图。当茶叶进入英国,英国的社会风尚、生产方式、政治经济都让茶具有现代性的底色。而对于东方的中国,作为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缩影,茶叶伴随着近代中国国运的沉沦,让中国在工业文明的滚滚洪流中,一头扎入了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结构中。(文章来源;共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