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春茶
快速导航
新闻资讯 茶与文化 茶史探源 茶人茶事 茶俗茶道 茶叶知识 茶叶技术 茶业百科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联系我们
婺源县峡谷春茶厂
地 址: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西源村
电 话:0793-7335858
手 机:18970328928
 
峡谷春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详细信息

余香

【作者/来自】网站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6/1/15 【点击次数】4068

余香
——读《把盏话茶》随想
婺源峡谷春茶网;2016.01.15
作者;方跃明


     《把盏话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是厦门大学郑启五教授今年撰写的有关饮茶与人生的一本散文集。全书在排版设计上一反图书出版的常态,既无序言,也没后记,二百字左右的内容简介以极小的字体与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一起挤在扉页的背面,给人一种惜墨如金的谦逊和“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内敛。书中266篇精美短文分别有机组合成蔚为壮观的觅茶、识茶、读茶与话茶四个部分,篇篇有思想,字字见功夫,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咬文嚼字。每读其中一篇,即如饮一杯消烦去躁的人间香茗,余香袅袅。每篇文章的题目安排,也功夫独到,全部由字浅意深的七个汉字分别组成,乍一看,好像是在读一首气势恢宏的七言古诗,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文章还没有开始阅读,心中已油然生起一种欣欣之情。在感受东方文字古典美的同时,从中也可一窥郑先生对我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的熟稔程度。本书字词优雅,语调诙谐,内容别致,气氛活泼,感悟深厚。无论是搜罗茶之品种及其相关的地域文化、历史渊源等方面的知识还是阐述茶饮的保健养生功效等观点,都十分的到位与客观,给人一种“不虚此行”的体会。无论从体例的安排还是从思想的烘托,《把盏话茶》都不失为郑启五先生又一独步文坛的力作。
     郑先生是一位与共和国一起成长、长期恪守“不抽烟少饮酒多喝茶”九字活命哲学的湖南籍作家。目前供职于厦门大学人口研究所。他在指导研究生们进行人口与社会缜密思考的同时,还身兼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福建省人口学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工作之余,他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喝茶》、《到闽南喝功夫茶》、《芙蓉湖随笔》、《香格里拉》等文集。
      郑启五先生还是位“嗜茶如命”的“瘾君子”,也是一位语言丰富、言辞犀利的“铁齿铜牙”(在乡友何况《文园读书记》的品读会上,我有幸目睹了郑启五先生精彩而诙谐的发言)。出于对绿茶的执着与偏爱,郑启五先生经常利用出差的机会,四面出击,寻茗觅香。即使是从哈尔滨飞到厦门,他也要利用飞机沿途在青岛和温州两地起降的空隙,对“崂山绿茶”和“乌牛早”作一番品头论足(《把盏话茶》之《两飞两降观新茶》)。他一面对身居洁净无比评茶室内的评茶师们“默默地与一方茶园精灵的神秘对话”羡慕不已(《把盏话茶》之《执意探访评茶室》),一面还艺高胆大地接受挑战,走进中央电视台《幸运52》栏目,去畅快淋漓地“喝一壶中国茶”,把“‘喝茶健身’的理念蕴含在电视大众的娱乐过程之中” (《把盏话茶》之《“幸运52”喝茶记》)。同时,还针对眼下茶业界与文学界“功夫茶”与“工夫茶”并存混用的普遍现实,不遗余力为之正本清源。他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借鉴曹雪芹的《红楼梦》与鲁迅的《喝茶》的基础上,一语中的地指出:“工夫”为时间,“功夫”是本事,“功夫茶”不能写成“工夫茶”(《把盏话茶》之《“工夫茶”与“功夫茶”》)。喝茶喝到这个境界,我想一般的凡夫俗子恐怕是难以企及的。读着洁净与利落的文字,我不禁对熟悉而又陌生的郑先生肃然起敬,为郑先生的执着与严谨拍案叫好!不过,在《把盏话茶》之《同为〈喝茶〉味迥然》一章中,也发现了一处瑕不掩瑜的瑕疵,那就是“周作人的《喝茶》写于1924年,鲁迅的写于1933年,后者似乎有点跟老兄‘对着喝’的味道”。众所周知,鲁迅本名周树人,是周作人的哥哥,哥哥怎么能称弟弟为“兄”呢?也许,这是该书在编辑、刊印过程中出现的一点疏忽吧!

     茶乃国之饮,上下五千年,自从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叶以来,茶一直是我们国人日常饮品中的选。相对于“烟”“酒”来说,人们更钟情于“茶”,这主要是根源于茶既能醒脑明目,解渴提神,而且有许许多多能够促使人们延年益寿的保健养生功能。一般嗜好茶饮者被雅称为“茶人”、“茶客”,喝茶喝出意境和心得者被尊称为“茶神”、“茶仙”;自己喝茶的功夫不但出神入化,而且对天下茶事了如指掌者更被奉为“茶圣”,且被顶礼膜拜。而对于嗜好烟酒之徒,则“烟鬼”、“烟枪”、“酒鬼”、“酒徒”等贬抑之词不绝于耳。一仙一鬼,一词之隔,人们所持的爱恨憎尊之情跃然纸上,泾渭何其分明也!
     行走于《把盏话茶》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郑启五先生既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茶博士”,更是一个见过大世面开过大眼界的“茶中仙”。他识茶的眼睛很毒,一般的绿茶难入他的法眼;他品茶的嘴很刁,不是上等的好茶名茶,根本无法撬开他的金嘴。无论是福建的武夷岩茶与将军绿,还是浙江的龙井、安徽的太平猴魁、湖南的湘波绿、四川的竹叶青、贵州的遵义毛峰、江苏的太湖翠竹、海南的老爸茶、广西的濛云白毫、云南的女儿环、湖北的仙人掌、江西的庐山云雾、台湾的阿里山、西藏的珠峰绿茶,甚至越南的越南绿、日本的煎茶等,在他的舌尖上,都能分毫不差地品出其中三昧。他虽然也偶尔喝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品种,但那仅仅是为了尝鲜,为了发现“新大陆”。在早已被红茶、乌龙茶包围得水泄不通的八闽大地,他特立独行地行走在绿茶的青枝碧水间,而“沉醉不知归路”。在郑启五教授的眼里,茶,已经不是普通的物质化的商品,她是一泓碧绿,能给人以清新;她是一片蓝天,能给人以翱翔;她是一位纯洁美丽的人间仙子,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康宁……
     倘若,历史悠久的婺源绿茶能进入郑启五教授的笔下,那又将留下怎样的余香呢?(来源;徽州烟雨的新浪博客)

68.4K
关闭

向上
版权所有:婺源县峡谷春茶厂 备案号:赣ICP备14009322号-2
地址: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西源村 /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新街[峡谷春茶专卖店
手机:18970328928 电话:0793-7335858